團隊專案任務管理與執行流程
這篇文章描述了任務管理與執行流程,涵蓋點數評估、任務拆解、立會流程、PR 管理以及團隊協作的實踐,適合用於團隊內部的工作指導與知識共享。
點數評估與難易程度
在專案管理中,為了合理分配任務並估算完成時間,點數評估是一個重要的工具。點數的大小通常與任務的難易程度和所需時間成正比。
- 點數對應時間:
- 半天:1 點
- 一天:2 點
- 兩天半:5 點
這樣的點數設計可以幫助團隊快速了解任務的規模,並根據每位成員的能力合理分配工作。小任務(1 點)適合快速完成,而大任務(5 點)則需要進一步拆解或由多位成員協作完成。
任務拆解與點數決定
點數如何決定?
點數的評估並不是由單一個人決定,而是由所有組員共同討論完成的。這樣可以避免因個人偏見導致的評估不準確,並且能夠考慮到每位組員的能力值和經驗。
任務拆解的原則
- 將大任務拆解為小任務:
- 確保每個任務的點數不超過 5 點,這樣可以降低任務的複雜度,讓進度更容易掌控。
- 優先處理高優先級任務:
- 如果某些任務會阻塞其他工作,應該優先完成,確保整體進度不受影響。
任務拆解的目的是讓每個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,並且能夠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。
路障型任務處理
在專案中,總會遇到一些「路障型任務」,這些任務可能因為技術難題或外部依賴而無法順利進行。為了避免這些任務拖延整體進度,我們採取以下策略:
- 誰先舉手就做:
- 當遇到路障型任務時,鼓勵組員主動承擔,但需要設定明確的停損期。
- 設定停損期:
- 如果在停損期內無法解決問題,應立即向組員求助,或將任務轉交給其他人處理。
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任務長時間卡住,確保專案能夠持續推進。
立會流程
每日立會是敏捷開發中的一個重要環節,目的是讓團隊成員同步進度,及時解決問題。
每日立會內容
- 昨天做了什麼?
- 回顧昨天的工作,確認是否完成預定的任務。
- 遇到什麼困難?
- 如果有卡住的問題,應該在立會中提出,尋求團隊的幫助。
- 預計今天要做什麼?
- 明確當天的工作計劃,確保每個人都有清晰的目標。
確認票的狀態
- 如果有票可能卡住,應該立即求救,或撿其他票來做,避免進度延誤。
- 目標是確保所有票都能按時完成,避免影響整體進度。
任務優先級與進度追蹤
優先級設定
在專案中,並非所有任務的優先級都是相同的。我們可以根據任務的重要性和緊急程度進行分類:
- 高優先級:影響整體進度或其他任務的工作,應該優先完成。
- 中優先級: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,但不會阻塞其他任務。
- 低優先級:可以延後處理的任務。
進度追蹤工具
為了更好地追蹤任務進度,可以使用看板工具(如 Trello、Jira)。將任務狀態分為以下幾類:
- 待處理:尚未開始的任務。
- 進行中:正在處理的任務。
- 已完成:已完成的任務。
- 阻塞:因外部原因無法繼續的任務。
這樣的分類可以幫助團隊快速了解專案的整體進度。
任務完成的驗收標準
驗收標準
- 任務是否達到預期的功能或目標。
- 是否通過測試(單元測試、整合測試等)。
- 是否符合代碼規範(如代碼審查通過)。
驗收流程
- 開發者完成任務後,提交 Pull Request(PR)。
- 組員進行 Code Review,確保代碼質量。
- 通過測試後,合併到主分支。
驗收標準的制定可以確保每個任務都能以高質量完成,並減少後續的返工。
Pull Request(PR)管理
PR 的重要性
Pull Request 是團隊協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不僅可以確保代碼質量,還能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。
PR 的最佳實踐
- 小而頻繁的 PR:
- 避免一次提交過多代碼,讓審查更高效。
- 詳細描述修改內容:
- 在 PR 中清楚說明修改的目的和內容,方便其他人理解。
- 定期清理過期 PR:
- 避免堆積過多未處理的 PR,影響進度。
PR 的合併條件
- 可以設定需要一定人數的審核通過(如 5 人團隊中至少 3 人同意)。
- 確保所有測試通過後才能合併。
團隊協作的注意事項
溝通與協作
- 定期同步進度,確保所有人了解當前狀態。
- 鼓勵組員主動提出問題或建議,促進團隊合作。
知識共享
- 透過 Code Review 和立會,促進團隊對系統的共同理解。
- 使用文檔記錄重要的技術決策和流程,方便後續查閱。
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票卡住了怎麼辦?
- 立即向組員求助,尋求解決方案。
- 如果短時間內無法解決,轉交給其他人處理,或重新評估任務。
如何避免票交不出來?
- 設定合理的停損期。
- 定期檢查任務進度,及早發現問題。
如何處理路障型任務?
- 設定明確的停損期,避免浪費過多時間。
- 將問題記錄下來,作為後續優化的參考。